close
 
 
 
人養六畜,殺身以食,非關弱肉強食;然犧牲可憐,惟功於人民。
日據時期,各地的屠宰場大都立有畜魂碑,
用以安慰追悼被屠宰畜牲,建碑超渡魂魄,並借此以安人心。
 
水源街31號上的淡水鎮農會超市,舊址為淡水屠宰場,早期稱呼為「豬灶」。

日治時代,在各大城市裡統一設立衛生屠宰場,在屠宰場的入口處,皆設有畜魂碑;
據網路資料指出,台北市現存另有三處畜魂碑:北投大豐公園(已失蹤)、松山天寶宮、木柵。
 
【淡水畜魂碑】立於昭和18年(1943)淡水屠宰場
昭和18年(1943),也就是民國32年,
淡水郡警察課長(如同現在的分局長),神代文治
聘請淡水工匠黃吉義興建,石材是從淡水河口北側石滬角運來的安山岩
碑石保留完整,整塊以安山岩砌成,文字陰刻。
 
早年因為屠宰場殺豬不順,也有殼牌倉庫鬧豬仔鬼之說,
才立碑祭拜,落成時還請日本和尚做法事。
 
其實,屠宰場的成立,乃早年日本人在台灣為了便於課稅、管制肉品衛生
郡役所(鄉鎮公所)設置官方屠宰場,交由警察管理。

Rich say:日治時代,警察管的還真多,連屠宰場也是警察的業務。
 
 
因為屠宰場設有爐灶,所以淡水屠宰場就被稱呼為「豬灶」;
沙崙則設有焚化不合格肉品的「死豬灶」。
 
當年水源街周邊都是水田,清晨殺豬比較不會吵到民家,且溪邊方便取水。
在現今的農會超市到淡水國小之間
還保留著為了避免疾病傳染的自來水道和疾病隔離所。
 
Rich say:疾病隔離所?? 待考察。
 
 
據說這座豬灶一沿用到台灣光復,越戰時還曾供應豬肉給前線美軍。
後因為美國人嫌髒,肉品逐漸改為電宰,才慢慢沒落的。
1972年台灣首座電動屠宰場民聯公司成立,淡水豬灶於1990年停工,土地才轉售給農會,改建為超市。
 
    
豬肉販業者農曆每月初二、十六都會前往祭拜,中元節更是會舉行大型普渡??
保祐住在屠宰場附近的民眾或裡外出入的人員,都可確保平安。
 
石碑後方寫著:
昭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
淡水郡警察課長神代文治 書
(神乃字跡已模糊,Rich無法直接肉眼辨識)
 
再往街道走進去,早期為廣大的豬舍群,倚著一條小溪旁而建,
屠宰場會設在這裡,可以說是相當合情合理;
由Rich家往山谷下望,廣大的豬舍群早已改建為大型室內停車場。
 

Rich小時候,走小路經過廣大的豬舍時,
很怕豬舍大鍋燒潘的味道(潘,台語發音,豬餿水),
深怕一聞到噁心的味道,而反胃想吐。
 
淡水屠宰場及豬舍,早已不存在,不知道還有沒有豬販來畜魂碑拜拜呢??
 
 
 
 
 
Rich家門口的大屯日出。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hifeng1978 的頭像
    luchifeng1978

    Rich峰 in 淡水

    luchifeng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