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港的興起,造就了舊北淡線鐵路的建設與發展,直到今天快捷的台北捷運淡水線,
在過去,搭乘沿著淡水河修築的鐵支路來淡水遊玩,到今日的腳踏車專用步道,
都有著許多老淡水人的回憶,淡水明媚風光依舊,只是多了點思念。
 
北淡線鐵路於明治34年(1901年) 8月15日開業。
 
※舊淡水線鐵路(日據至戰後):
  大稻埕→北門→台北→大正街→雙連→圓山→宮之下→士林
  →唭哩岸(今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江頭(今關渡)→竹圍→淡水。
  新北投支線:新北投站,興建了從北投到新北投間1.2公里的新北投支線,
                   早年為了硫磺礦的開發與利用,以及搭載前往北投洗溫泉的民眾。
 
 

 
※北淡線鐵路共有16個車站,啟用及廢站年份表如下:
   01.大稻埕:1903~1915。  
   02.北門:1915~1923。
   03.台北:1901~。
   04.大正街:1915~195?,戰後改名「長安」站。
   05.雙連:1915~。
   06.圓山:1901~。
   07.宮之下:1915~195?,戰後改名「劍潭」站。
   08.士林:1901~。
   09.石牌:1915~啟用時以「唭哩岸」為站名,195?年改名「石牌」站。
   10.王家廟:195?~1988,為招呼站由北投站管理,至1988年7月15日淡水線停駛裁撤。
   11.北投:1901~。
   12.新北投:1916~。
   13.忠義:195?~,為招呼站。
   14.關渡:1901~啟用時以「江頭」為站名,戰後改名「關渡」站 。
   15.竹圍:1932~。
   16.淡水:1901~。
   其中原址改建為現在捷運站的有:圓山、士林、石牌、北投、新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
   台北捷運增建新站有:中山站、民權西路、芝山、明德、唭哩岸、奇岩、復興崗、紅樹林。
 
※北淡線鐵路發展史:
1858年,中法天津條約明定台灣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使得淡水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國際的港口。
                於是淡水開港通商後,外國人因為有居住、貨運、存貨的需求,
                所以滿清政府把砲台埔和鼻仔頭這兩個地方出租給外國人使用。


1894年,英國的嘉士洋行買下鼻仔頭港仔溝旁的土地,並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
1897年,英國煤油公司「殼牌」(SHELL),並建造兩座倉庫(臭油棧)以及三座油槽,
                透過鐵路淡水線的一條支線,大規模經營台灣的煤油買賣。
1900年,日本人為了方便貨物的運輸,依淡水到台北的水運路線開始架設台北跟淡水之間的鐵路。
1901年,08月25日,淡水線鐵路竣工,是為了快速有效的從淡水港運送貨物,
                連接了從基隆-台北的鐵路,完成了這段21.2公里的鐵路。
1916年,當時已逐步將行之有年的清朝舊軌抽換成較重的鐵軌,使其規格與縱貫線一致。
                另外就是為了方便台北市民眾前往「磺港後」(今新北投)地區洗溫泉,
                乃自北投站延伸一條1.2公里的側線(俗稱「浴湯線」)至該地區,並設「新北投站」。
1932年,08月24日,淡水線火車因颱風,翻覆竹圍關渡間淹死四十一人。
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轟炸台灣,殼牌倉庫也難逃一劫,並遭受猛烈轟炸,
                油庫並爆炸起火燃燒,成為民間流傳的「火燒臭油棧」的傳奇事蹟。
1945年,殼牌公司因為產權糾紛,除了曾租給其他廠商當作倉庫使用外,就沒再改變倉庫的外貌。
1950年,於石牌、北投間增設「王家廟站」,北投、關渡間添「忠義站」,
                此二站皆為招呼站,所以十分簡陋,僅月台和站牌而已。
1988年,07月16日,火車淡水線發出最後一班列車。
                為了解決虧損的負擔及迎接更有效率的交通工具-捷運,
                北淡線毫無疑問地就成為被犧牲的對象。7月25日最後一班列車駛離後,
                這條有80多年歷史的鐵道就被拆得精光。九年後,原來的鐵道路線變成了電聯車的軌道。
1997年,03月28日,捷運淡水站至中山站通車,
                而今天的捷運淡水線是由舊台鐵北淡線鐵路所改建的,又收購了一些土地增建北投機場。

 
※北淡線僅存三件「遺物」:
01.新北投火車站:

      本站因捷運興建而停用,整棟以檜木為建材風格獨特屋頂設有八座氣窗是台灣僅存的東西混合式建築它代表著淡水線鐵路的輝煌歷史,令人懷念難忘! 
      淡水線於1901年通車後,為因應新北投風景區的開發,於1919年增築由北投至新北投的支線,長約1.22公里,這條新北投支線是日本人設計鋪成的,車站建築設計沿襲日本風格,以桂木為材料,屋頂特別設置八個通氣窗,是國內僅存典型日式車站建築。
      新北投支線,昔日是以柴油車通行,只掛一節車廂,從北投至新北投車程僅十分半鐘,一天來回32趟接運旅客。
      民國77年,配合捷運系統的興建而停駛,遂於民國78年解體拆除,移至彰化
台灣民俗村

 
02.淡水嘉士洋行倉庫:
     「鼻仔頭」一帶本是幾戶水上漁戶的小村落,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後,便有洋商在這兒建洋樓、倉庫,最著名的便是英商寶順洋行John Dodd的豪宅及嘉士洋行倉庫所建的倉庫。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商Shell(殼牌)公司買下嘉士洋行倉,並成立「迺生產石油株式會社」經銷殼牌所生產或代理的各項油品、其間建造了2500噸、1200噸大小油槽各一,並擴建大、小倉庫。殼牌代理商「五舍」黃東茂,更於鼻頭崙上興建有豪華公館,有網球場、游泳池及汽艇倉庫。
      1944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台灣,「鼻仔頭」是列為轟炸目標,「迺生產」二座油庫遭到炸毀。
 
03.BK-24型蒸汽機車:
僅存一輛現存放在台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
BK-24是BK-10型蒸汽機車在1901年,由日本汽車公司所製造。
作為支線如淡水與台北之間牽引客運列車之用。
在民國43年停駛,骨董級的蒸汽火車頭。
BK-10型蒸汽機車規格如下:
車體規格:長9,957x寬2,286x高3,607(公釐)
空車重量 28.67(公噸)
整備車重:36.87(公噸)
車輪配置:2-4-2
動輪直徑:1,250(公釐)
車輛分類:水櫃車式
水櫃容量:5500(公升) 爐篦面積 1.11(平方公尺)
鍋爐壓力:10(公斤/公分)  
汽缸規格:直徑356x行程508(公釐)
煤裝載量:1,05(公噸) 傳熱面積  60.7(平方公尺
牽引力:4,370(公斤)
鍋爐中線:1740(公釐)
 
 
※Rich記憶中的北淡線火車頭:
型  式:R20型柴電機車
最高車速:100 公里/小時
馬  力:1425 HP
機車總重:78 噸
動輪配置:A1A-A1A
引擎型式:GM-567C-12
軔機系統:26L
製造廠商:美國 EMD
製造年份:民國49年
現有車數:30 輛
 
 
 
※北淡線鐵路停止營運 1988.7.16    
      捷運淡水線通車了,來來回回的捷運身影,喚醒人們對淡水線老鐵路的記憶,早年的淡水,是一個對外貿易的重鎮。
      1900年,日本人為了方便貨物的運輸,開始架設台北跟淡水之間的鐵路,一年之後,這條二十三點六公里的北淡水線,開始了他的八十八年的營運生涯,在公路運輸尚未發達的年代,鐵路成為往來台北和淡水之間,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短短的幾列車箱,往往擠的是水瀉不通。
      我們一天補票,在當時這個淡水線,補票要好幾本,一本五十張,要好幾本,對於經常往來淡水線的乘客而言,除了沿線的美景,難以忘記之外, 火車上的戀曲,以及出隧道後的窘態,同樣是難忘的經驗,剛開始時,火車都噴黑煙,台北來到淡水,回來鼻孔挖下去,都黑烏烏的。
      1988年7月16日,最後一班列車開出之後,淡水火車的點點滴滴,被迫劃上休止符,但是另一方面,淡水火車也同時,駛進所有人的記憶當中。
      十年之後,1997年3月28日,淡水捷運線開始營運,許多人扶老攜幼的來重溫舊夢,對於許多老淡水來說,雖然沿線的風光已改,票價也已經從過去的十五塊錢,提高到八十塊錢,但是屬於年輕的記憶,卻是永難忘記的。
      淡水依然是淡水,是流水般消逝的年華,是流水般改變的人間事物。
      資料來源:民視電視台
 
 
      老淡水火車站照片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ifeng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