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山寺,位於淡水學府路與鄧公路交會處,台北縣淡水鎮鄧公里鄧公路15號,
又名鄧公廟,為汀州同鄉會會館
「鄞」出自汀州主要河川鄞江,為連江上游。
    
 
 
廟前半月池
    
鄞山寺園區的整體呈橢圓形,格局為兩殿兩廊兩護室的四合院建築,
後有大屯山為屏,左倚觀音山,前朝淡水河口,寺前鑿有半月池,
格局依蛤蟆穴(或名水蛙穴)型式的風水來設計。
蛤蟆嘴巴,廟前鑿有半月池宛如蛙口。
蛤蟆眼睛,廟後的井宛如兩目,一濁一清,原本已加蓋封閉,現已鐵欄杆圈圍住。
 
 
始建於道光2年(1822),於道光3年(1823年)動工,翌年落成,
道光23曾整修正殿,咸豐8年(1858年)重修,同治12年(西元1873年)再修,1914也做過修繕。
民國74年經公告為二級古蹟,80年廟方,予以整修5月6日開工,歷時20個月竣工。
在於初建之後,百餘年的歷史僅經過幾次修護,幾乎保留清式祠廟原貌,原創性即高。
 
開放時間:
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06:00~19:00。
每年11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07:00~18:00。
 
在清朝道光年間,閩西八縣客籍人士移民漸多,在滬尾港登岸,
汀州客籍少數移民自汀州武平縣迎回守護神至淡水享人間煙火,
由當時滬尾街經商的羅可斌捐地建廟,及張鳴岡於廟宇興建之時擔任總理一職,並集資興建鄞山寺,
《淡水廳志》古蹟考附寺觀條:
「鄞山寺在滬尾山頂,道光二年汀州人張鳴崗等捐建,羅可斌施田,咸豐八年重修。」
 
並為了接待同鄉後進,抵台住宿打尖,並在寺左右建廂房,做為汀州會館
是一種同鄉會之團體。並有照顧鄉親、互相濟助、凝聚感情之用,彰顯客家人團結之精神。
還有,另有出錢出力之江、蘇、游、練、胡、徐等六姓21人
鄞山寺管委會延續傳統,由21人單傳的後代子孫擔任委員,推舉管委會主委,
每年農曆元月初六定光佛得道日、七月廿一日普渡,依古禮祭拜。
 
汀州移民在淡水落腳開墾,逐漸向大台北地區分佈,尤以北海岸地區居多,
其中又以三芝、石門最明顯,兩鄉姓花、江、華、胡、練者幾乎都是客屬後裔,但會講客家話的人已非常少。
 
 

前殿(三川殿),
以下左、右以由正殿為本位,面對前殿之方向來區分左右。
※三川脊式:三川殿的屋頂脊分作三段,中段抬高,並作垂脊,
使屋頂層次變化豐富,增加華麗精緻的感覺。

鄞山寺中軸建築包括三川殿、二廊及正殿,為「兩殿兩廊兩護室」式建築,

前殿和正殿之間天井左右各有走廊連接,燕尾脊上裝飾著泥塑剪黏,棟樑間滿佈雕刻紋飾。
前殿三川殿是三川脊單簷,兩側帶「過水」接上兩側左右護龍,正面是馬背式山牆,
三川脊單簷三開間,升中間一開間的建築形式,為清代傳統建築形式。
前殿開三門,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依台灣傳統,帝后級神祇可開五門,將相士大夫級可開三門)。
 
右護室(馬背式),及右過水門。                          左護室(馬背式),及左過水門。
    
馬背式:屋脊平而直,兩端和山牆牆頭相接,不再向外突出或起翹。
牆頭作成圓緩的馬鞍形曲線,厚實而親切。
鄞山寺正面兩旁護室山牆面是以斗砌磚牆
屋面形式,除前殿、兩廊及正殿採二落水燕尾脊,其餘皆採馬背形式,以別主從。

前殿右燕尾脊。                                             前殿左燕尾脊。
燕尾脊常使用於官宅或廟宇,表示權位之象徵。
    
 
前殿正面屋簷右圖。                                 前殿正面屋簷左圖。
    
 
 
前殿台基是使用八里觀音山石。                                護室台基則為亂石推砌。
    
※台基,高於地面的一個基座,屋身立於其上,架高的地坪可以保護木結構
尤其在多雨的南方,具防潮作用。
 
寺內參觀的重點為棟架、木雕、石刻、龍柱、泥塑、剪黏、
道光年間之神案、鐵鑄鼎、碑文及六面匾額。

 
 
前殿左右牆上之龍虎堵,敘述著定光佛降伏龍虎之神跡,
及其下方的「旗、球、戢、磬」,耍旗、玩球、武器、弄磐四件泥塑浮雕,意謂著「祈求吉慶」。
 
左圖:前殿右牆上為虎堵,泥塑的是定光佛伏虎的故事,右下為獅子舞戰戟及弄磬樂。
右圖:前殿左牆上為龍堵,泥塑的是定光佛伏降龍的故事,左下為獅子耍旗及玩綵球。
    
 
  
左圖:定光佛伏虎堵。                                         右圖:定光佛除蛟堵。
    
 

左圖:前殿右牆下為兩隻獅子各舞著
武器「戟」同音「吉」,樂器「磬」同音「慶」,諧音吉慶。
右圖:前殿左牆下為兩隻獅子各耍及玩綵
耍「旗」同音「祈」,彩「球」同音「求」,諧音祈求。兩堵合意「祈求吉慶」。
      

 
 
前殿右邊門門神,南方增長天王執劍-司風。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司雨。
前殿左邊門門神,東方持國天王執琵琶-司調。西方廣目天王執蛇-司順。
四大天王合取風調雨順之意。
    
東方持國天王,叫多羅叱,身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
「持國」的意思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手持琵琶表示要用音樂感化眾生,皈依佛門。

西方廣目天王,名叫毗留博文,身白色,穿甲冑,手上纏繞一龍(或蛇)。
「廣目」的意思是能用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眾生。
手纏一龍(或赤索),對不信佛教者,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門。

南方增長天王,叫毗琉璃,身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
「增長」的意思是能傳令眾生,增長善報,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北方多聞天王,名叫毗沙門,身綠色,穿甲冑,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銀鼠。
「多聞」是指他的福德之名聞於四方。他手持寶傘、神鼠、用以制伏魔眾,保護人民財富。

四大天王的塑像,分別持著寶劍、琵琶、寶傘、索蛇;
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寶傘者,雨也,執蛇者,順也,合起來即「風調雨順」。

 
 
左圖:右石鼓。                               右圖:左石鼓。
    
前殿中門邊立著石鼓,用來穩定門柱,防止搖動,又稱「抱鼓石」,上面雕著卷螺紋和花草圖案。
 
左圖:門枕石。                                     右圖:麒麟堵。           
    
※只有中門用石鼓,邊門則用門枕石。
※石窗下方可看到石壁上浮雕麒麟,一邊向外跑一邊回頭看,
神態非常可愛,圓胖的身子鼓鼓的突起,造形和雕工都非常高明。
 
左圖:螭虎石窗。右圖:為獅座及員光,此雌獅戲小獅,另一刻為雄獅耍綵球。
    
※螭虎石窗:四隻螭虎盤成香爐的圖案,螭虎的造形古樸矯健,香爐構圖工整嚴謹,是石雕佳作。
獅座:作用是承托栱或小斗等構件,使屋頂的重量傳遞到屋牆或柱子上。
員光:獅座下方棋樑下,員光安置在較短的樑下,可以穩定樑柱間的直角。
 
中門楣上有浮雕龍鳳呈祥
 
 
由前殿中門進入寺內。
    
前殿左右個有一圓形石柱上單盤一條龍,頭下尾上,龍身並不是很突出於柱身,
線條流暢,造形剛健,用線雕法雕出背鰭、鱗片等細節,簡潔清晰,是很好的石雕作品。
可惜前殿的龍柱正面被木欄遮擋住了。
 
中門(正門、明間),其門上對聯左右各取第一個字,可得知廟供奉之神佛為定光佛
寺內每根柱子和神龕的邊框上幾乎都有對聯,大部份是道光年間的作品,
內容有稱頌定光佛的事蹟,有的是描寫鄞山寺的地理形勢,
有的則陳述定光佛在汀州移民心中守護神的重要地位。
 

 
 
中門之門神畫的是韋馱護法伽藍護法

一般對於佛教的廟宇稱呼「寺」,
也可由門神畫像(中門所畫的兩護法,及左右邊門之四大天王),來確定鄞山寺為佛教寺廟。
 
前殿屋頂為二通三瓜疊斗式結構,上瓜筒雕成定光佛除蛟患。

由柱子下方向上看,最先看到的粗大橫樑叫做「大通樑」,
樑上安置兩個雕成瓜狀的短柱子,稱為「瓜筒」,承托著更上面較細的「二通樑」。
在二通上面原來應該還有一個瓜筒,這裡卻變形雕成「定光佛除蛟患」,稱為「斗座」。
斗座與瓜筒作用相同,承托上面的「疊斗」和抬住屋脊。
這種由兩根通樑及三個瓜筒組成的屋架就叫做「二通三瓜」。
 
精緻雕刻及樑上畫。
 
 
由前殿往內觀中庭及正殿。

中庭作為寺廟祭祀用的「儀典空間」,是在中央的三川殿和正殿,
由左右兩廊和山牆相連成一個完整封閉的合院,氣氛莊嚴。
而作為生活、社交場所的「會館」房間,則是在左右兩側的長條形護室,分別以過水廊和正殿相通。
  
前殿屋脊分成三段,脊上中央為風火寶珠並有兩條龍在兩端夾護,
中段剪黏作品以戲台人物作題材,屋簷前有瓦當和滴水。
瓦當:屋簷端點的瓦片,呈圓形,具有擋住瓦片及裝飾作用,上面有圖案。
在屋頂斜坡上可見到一道道圓柱形突起,是筒狀的「筒瓦」連成的。
最下端有圓形的封口叫「瓦當」。瓦當雖然不大,卻有不同的花紋圖案,
有福字、壽字、牡丹、團鶴,都有祈求吉祥的意思。
 
滴水:兩個瓦當之間的三角形瓦件,雨水由此處落下。
在兩個瓦當之間還有倒三角形的瓦,稱為「適水」或「垂珠」,
可以引導屋簷口的雨水由角尖順注流下,因此又叫「雨簾」。
滴水也石以看到不同的花紋,如「有鳳來儀」、「雙龍搶珠」以及蓮花、牡丹、菊花等。
 
左圖:前殿左屋脊尾端剪黏為菊花。             右圖:前殿右屋脊尾端剪黏為梅樹。
    

 
 
正殿屋脊為一條龍式

※一條龍式:正殿的整條屋脊不分段,成為完整的弧線,顯得氣度恢宏。

                     左圖:右廊及正殿。                        右圖:由前殿往右,走入左廊。
    
左右兩走廊不只有遮日避雨之功能,
將前殿與正殿連接,並將寺廟區與會館區來間,隔維持了各自的完整性。
柱子又分成三種形式:正殿用圓柱,三川殿用八角柱,兩廊用方柱,反映不同的尊卑等級。
 
左廊上清石碑,碑文中記錄了建寺經過、捐建者姓名及種種事蹟。
    
 
 
左圖:正殿右龍柱。                      右圖:正殿左龍柱。
    
簷下這對八角蟠龍柱,龍身盤繞八角柱身一周,至柱底又奮力昂首向上,作勢欲飛,姿勢極為生動剛健。
龍柱下的八角柱珠上,雕有如意紋,八面又分別雕出花草圖樣,造形古樸別致。
柱珠下的正方形「磉石」,巧妙的雕成一朵倒覆的八角蓮花,向上突起承住柱珠。
 
正殿基座(觀音石)。
正殿前軒,這是進入正殿前一個過渡的空間。
殿內中庭還有一座古鐵鼎,形制很罕見,鼎口有圓盤,上面有道光年的銘記。
鼎身有凸出的八卦和火燄圖案,鼎身下端側面伸出三隻腳,有獅頭圖樣。
    
 
 
定光佛,軟身神像。

鄞山寺寺內正殿供奉定光佛,座落處也因而被訛為「鄧公里」、「鄧公路」、「鄧公廟」。
定光佛古佛像為軟身塑法,神態十分逼真。

定光佛,本名鄭自嚴,曾住於汀州長汀縣獅子巖。
《福建通志》所載如下:「自嚴,本姓鄭,泉州同安人,沙門家所稱定光佛是也。
年十一出家,得佛法,振錫於汀州獅子岩。十七遊豫章,除蛟患,況徒梅州黃楊峽溪,流於數里之外。
乾德二年(964),隱於武平縣南岩,攝衣跌坐,大蟒猛虎蟠伏,鄉人神之,為構庵以居。
有虎傷牛;自嚴削木書偈,厥明虎斃……淳化五年(994)坐逝,年八十有二。賜號定應。
紹定中(1228-1233)寇圍州城,顯靈禦敵。州人列狀奏請,賜額曰『定光院』」。

除淡水鄞山寺之外,台灣另一座定光佛廟在中部彰化
彰化市【老担阿璋肉圓】&【定光佛】
http://rich671023.spaces.live.com/Blog/cns!2BCF1448852473D5!9928.entry

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結、四肢可活動的道教或佛教雕像,通常為奉祀於寺廟之中的木雕神像。
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四肢與身軀分開雕刻,待完成後才接合,穿上多層神袍。
 
神龕及古供桌。

神龕:主神神龕退居在正殿後段中間,使前方留出寬敝的空間,供信徒祭拜,
龕前的「飛罩」和兩側的隔扇門都木雕精品。
古供桌:龕前的大供桌是道光23年(1843)的古物,在正面面皮上雕了五隻鶴,有「閒雲野鶴」之意。
匾額:在正殿的神龕上方,可以看到「大德普渡」、「是登彼岸」兩方古色古香的匾額,
都是道光4年 (1824)留下來的珍貴文物。
 
正殿獅座員光,燃香所燻黑的屋頂,更顯過去的香火鼎盛。

後方通樑上,是兩個獅座負兩疊斗,抬住上方「捲棚軒」的重量。
兩隻獅子齜牙咧嘴、睜眼突目的模樣誇張有趣。
獅座下的員光以花鳥為題材,右邊雕蓮花與鶴鳥,左邊雕牡丹,相當具有淡雅的風味。
 
正殿屋頂為三通五瓜六柱結構。

高大的點金柱上托著由三根通樑和五個瓜筒組合的屋架,
將屋頂高高抬起。而在兩根點金柱和前後兩簷柱間,又增加兩根「副點金柱」,
拉長正殿的前後進深,獲得更大的空間,也增加它的尊貴性。
 
古籤詩櫃。                                                           古銅鐘。
    
 
 
由正殿向前殿望。

 
 
正殿左邊為彎光門及過水廊,連接左護室,是和右護室同為汀州會館客房
提供鄉親住宿之用,如今只在後廳中奉祀當年捐建者的神位。
 
 
左護室。                                                           右護室。
    

 
 
出寺院,來到正殿後方,有左右各一口水井。
蛤蟆右眼。                                       蛤蟆左眼。
    
 
 
蛤蟆右眼。                                                           蛤蟆左眼。
    
 
 
※風水傳說:

1.蛤蟆鬥蚊子風水。
寺的後山為屏,前水為鏡,坐東朝西面向汀州原鄉,形勢宛如坐金交椅。
坊間流傳,鄧公地區屬蛤蟆穴,淡江戲院、華南銀行一帶為蚊子穴,
蛤蟆想吃蚊子成了世仇,雙方鬥法千百回,
有一次蚊子計誘蛤蟆跳躍,趁其縱身躍起暴露破綻,
冷不防暗箭射中蛤蟆眼,因而其中一井混濁,即為受傷的眼睛。
其結果,使鄞山寺風水遭破壞,香火受影響,相對蚊子穴的老街一帶繁榮至今。
 
鬥法傳說另有現代版的新發展,傳說中,蛤蟆負傷跳入沼澤療傷,
也將好風水帶到當時是菜園的鄧公國小現址。
此外,從校門入口的群英樓如蹲坐的蛤蟆可見端倪,建物有兩個圓窗如同眼睛,
二樓突出平台及地板分別是上下唇,每天進出的學生,彷彿是蛤蟆收吐舌頭,招「才」進寶。
 
 
2.釣竿鎮蛤蟆。
過去每逢鄞山寺鳴鐘,必有地方民宅會失火燒毀,
後經地理師解釋,係寺廟所在地點好風水,運氣日隆之故。
地方民宅人士便在寺廟前豎立一根釣竿,作釣蛤蟆狀以破壞其風水;
果真奏效,不再有民宅失火,而廟後象徵眼睛的水井,
其中一口水質混濁污黑,據說是蛤蟆眼睛被釣竿釣到了。
 
3.蛤蟆吃蜈蚣。
在鄞山寺附近有一個「蜈蚣穴」,因為蛤蟆會吃蜈蚣,所以蛤蟆穴也會影響到蜈蚣穴的風水,
住在蜈蚣穴的居民便將水井破壞、污染,意謂著將蛤蟆的眼睛弄瞎,就看不到蜈蚣了。
據說,居住於蜈蚣穴乃泉州人,汀州人住於蛤蟆穴,
泉州人為保護自身安危而去破壞鄞山寺的兩個水井,使水井的水變成混濁,因此兩族反而日漸和平相處。
 
Rich say:風水傳說乃民智未開時之故事美化,不可迷信也,也無需太過於想證明什麼;
其實,理論上水井水質會濁,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地下水的泉質產生了變化,
若附近的鄧公國小現址,其地質舊時真為沼澤,然,井水水質的改變,是合理的。

 
 
正殿山牆裝飾。
正殿左側山牆,獅頭咬磬。正殿右側山牆,鵝頭墜飾
    
 
似洗手台的小水槽,可直接將從水井裡提起的水,倒入水槽中就會流入屋內。
正殿後牆及北側外牆,加三合土粉刷。
    

 
 
一側庭園。
 
石碑
    
本件碑記係清光緒十九年(1893)移居臺北的汀州信徒所立,言明鄞山寺祭祀、演戲時,
不許閒人成群結隊與在寺旁賭博,致生事端。
 
羅公亭,為當初捐地蓋廟的羅可斌、羅可榮兩兄弟之墓。
    
兩兄弟合葬於寺前左側不遠處,直至今日保留仍甚完整。
墓碑雕飾精美,上有碑文「汀州永定金沙可斌、榮羅公墓,
道光壬辰(十二年)年桐月吉旦重修,汀州眾姓仝立」。 

 
 
左圖:護室左後側外圍斗牆。                              右圖:護室左前側外圍斗牆。
    
 
 
會館外窗。
    
 
    
 
 
鄞山寺管委會興建文化大樓從事文化公益事業。                                    公廁。                                    
      

 
 
小時候過年,Rich到位於淡水博愛街上的阿姨家拜年,表兄弟姐妹們都會聚在一起玩(大人則是打麻將),
那時很喜歡放鞭炮、賭撲克牌及買古早抽獎盒互抽,也常到鄧公廟玩;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年Rich玩21點贏很多很多的錢(每次輸贏1元,贏了幾十塊錢),
後來就跟大家跑到鄧公廟玩,追不上他們,自己也跑得太快,錢包就這麼掉在路上了,
雖然錢包裡沒什麼錢,但那已是Rich的全部,便哭著走回阿姨家,
阿姨及阿嬤不忍心看Rich哭泣,用錢抽玩Rich的古早抽獎盒全部,
抽到的獎品也不拿走,根本就是直接打賞了Rich 20元。
 
Rich還是習慣叫它為「鄧公廟」,而「鄞」怎麼念?? 還是不知道!!
 
 961101,"鄞"音義可同"垠",一ㄣ/。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ifeng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