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乾

1899~1944
施乾,淡水人。
僅享受四十六年的生命中,以其悲憫之心許下的弘願,
為孤苦人群奉獻一生,留下一個慈善的結晶「愛愛院」。
元配謝惜、繼室清水照子均為戮力同心的賢內助,施式功德將永垂不朽。

1995年11月
台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張子隆謹製。

 
 
1899年,施乾出生於滬尾米市街,今台北縣淡水鎮清水街146號。
1912年,自滬尾公學校畢業後,考進台北工業學校土木系。
1917年,日本總督府商工課延聘為技士。
在職期間曾參加艋舺乞丐總調查,發現有三代為丐不能自拔者,起了惻隱之心,常思救濟之法。
 
託伯父施煥說服父親支助金錢,並向施叔施坤山施合發木材行募得木材,
1922年,在台北市艋舺區綠町(今大理街)購了約一千坪的地,建一座木造收容屋。
創建「愛愛寮」(乞丐聚集於鴨仔寮,取其諧音),為乞丐救濟收容所,免費供衣、供食和住宿。
後來更辭去公職,變賣家產擴建規模連同父母妻小一併住入愛愛寮。
對於疏懶成性的遊丐,甚至出動「乞食刑事」以板車將乞丐運回。
為他們理髮、剪指甲、捉虱,親自餵食病患,並替其洗澡、洗衣。有病者施以治療、上藥。
利用後院的空地,身健者教其養豬、種蔬菜耕作,培養自給自足的能力,還教他們讀書寫字,
教導他們學習謀生的技能,如編竹器、草笠、草鞋、製籐椅、紮雞毛撣、做豆腐、裁縫等,
待他們能自立更生之後,才讓他們回到社會謀生。
 
1925年,出版「乞食撲滅論」、「乞食社會的生活」。
1927年,施乾以貴賓身分受邀,參加日本天皇裕仁登基大典,並由宮內省頒發獎金,補貼愛愛寮。
 
1933年,成立財團法人「愛愛救濟院」,施乾元配謝氏惜女士積勞成疾去逝。
1934年,施乾續絃京都小姐清水照子和施乾的子女,都隨施乾居住愛愛療,照顧二百多位乞丐生活起居。
 
1944年,施乾因高血壓遽發,英年早逝。

1947年,清水照子未隨日僑遣返日本,自願歸化為台灣人,與子女續承施乾精神。
當時愛愛寮照顧的不只是乞丐、遊民,
還包含抽鴉片煙者、痲瘋病者、精神病者,可說是個綜合性的救濟院。

 
 
施乾石像,立於淡水國小操場出口,
人來人往的中山北路上的淡水一信陸橋旁,有多少人注意過這石像??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誰??
 
    
偉大的不只有施乾、其妻小或幫助過愛愛寮的人,
更重要的是,代表現今台灣社會所缺乏的助弱扶貧的精神。
 
如果未來進入M型社會的台灣,遊民將會更多,貧富差距更大,該怎麼去照顧與關懷弱勢呢??
 
如果做善事只為了求功德,就像是...
達摩應梁武帝之請,到金陵和武帝對話的內容:
梁武帝篤信佛教,即位以後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
因而請示達摩︰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
達摩卻說︰並無功德。
 
那些不是發自內心去關懷憐敏的行善者,無功無德。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ifeng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