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建設??  是便民??
是破壞??  是擾民??
 
每一項公共建設,定有建設與破壞,一體兩面。
 
原「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12.8公里,簡稱淡水快,採高架興建,
由交通部公路總局在1996年提案,2000年被環評否決後,不得再提案;
而「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簡稱「台2線外環道路」,
現由台北縣政府推動,只有4.7公里,低於5公里的環境評估標準;工程費32.8億元,平面道路。
計劃建設平面四線道最具經濟可行性,不但能疏通車潮,同時因非高架道路,能保有淡水河沿岸景觀,
 
縣長周錫瑋曾說「即使違法也要發包」<==這機率並不大,
只要水利局辦理用地徵收取得順利,法令在台灣一直都不會是窒礙問題;
發放建設文宣,鎮公所也沒指示里長要不要發,故已有里長決定將縣政府文宣擱置。
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裁示,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決定要做,所以,不該有藍綠政治色彩問題。
 
反對工作是有存在的必要,為政者才不至於一意孤行,多點通盤思考進而改善的空間;
反淡北道路聯盟  http://www.tw-1st-river.org/
新聞指稱:居民揚言「縣政府蠻幹,居民會抗爭到底」。居民,指得是誰呢??  有多少的誰願走出來呢??
聯盟反對理由為,北側道路缺乏效益、破壞生態美景、防礙水利洩洪、與節能減碳違背又資源浪費;
腳踏車族將被車流和捷運喧囂聲夾擊,吸到大量汽車廢氣
<==最後這點,總體說服力不足,定被政府擱置或駁回。
 
需實質親筆填寫的反對興建連署單的連署,
1.淡水鎮民(橫式表單)3千~5千人份。
2.台灣外縣市(直式表單)3萬~5萬人份。

以淡水鎮有效選票7~8萬票來看,淡水的經濟發展為何還要給其他縣市的多數票來決定??
至於民意代表、淡水鎮長及里長們如何表態,Rich不知道,
而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民意??  亦或挾職權自以為是民意呢??
真正要推動反對連署,首先要有官員們的支持與敢賭上政治生命,
澎湖都能由在地人投票決定是否引進博奕業,
一條平面四線道路蓋在淡水的土地上,狹義上就只能由淡水鎮民投票決定
結果無論是如何,投票的少數服從多數,那才具有民意的真威力。
 
破壞"部份"紅樹林保育區,並不影響全面性的防洪,
真正讓潮水及豪大雨來不急退散(人為疏失暫不論述外),正是淤積於淡水河床底的泥沙,
紅樹林僅是局部地區性防洪,甚至紅樹林之過度繁殖易造成泥沙淤積及河道行水區縮減,
反倒是造成上游大台北市區淹水的幫兇,需檢討。
 
節錄整理新聞與網路文字,所提供減緩台2線交通壅塞之建議;
論點不能只顧著反對,得先提出可行之替代方案解決。
台北縣淡水鎮因近來人口快速成長,且聯外道路不足,
堵車、塞車問題是北海岸居民淡水鎮民進出台北市的惡夢;
此一道路的興建,確實可以紓解淡水鎮登輝大道路口的壅塞車流,
卻可能將交通瓶頸點延伸至台北市的關渡地區,導致大度路塞車,
 
建議台北縣應審慎考量發展大眾運輸,尤其應透過興建淡海新市鎮輕軌捷運、
減少小汽車數量、加強尖峰時期交通疏導、假日外地車輛管制、更完善大眾運輸接駁、
路邊違規取締、台2線局部改善或拓寬,才能紓解淡水至台北的交通瓶頸問題,
同時推動興建「淡江大橋」,減少由淡水經台2線到關渡大橋的車流。
 
導致大度路塞車<==這點,台北市北投區居民就未必會答應,想想芝投公路就知道。
加強尖峰時期交通疏導<==短短5分鐘的路程遇到太多紅綠燈。
輕軌捷運 & 淡江大橋<==這兩個"名詞"有得了,政府現在沒錢搞,況且中南部治水才是愛國優先建設。
 
 
 
 
Rich的表態=不反對,只是覺得沒必要!!"沒必要"不等於"反對","不反對"也不等於"贊成";
"此一道路的興建,確實可以紓解淡水鎮登輝大道路口的壅塞車流"<==所以,不反對;
"這條道路與捷運淡水線平行,也會增加民眾開車往返台北、淡水的意願,
與提倡大眾運輸理念將背道而馳"<==所以,沒必要。
 
身為淡水人30年的Rich,選擇不自私,不能也不會將觀點只專注於淡水觀光繁榮下的惡果,
如果真要為其破壞淡水河優美自然景觀而反對,腦海裡過往心結浮現,
所有任何對淡水的硬體建設,都是不應該出現,也不該有捷運、漁人碼頭、自行車步道...
 
山線及高架橋不准,平面若也不行,淡水在地人想改善交通順暢的權益,繼續是夢一場??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ifeng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